雖然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智能家居,但木馬病毒、黑客竊取隱私等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,智能家居搖身一變,成為了泄露隱私的“間諜”。那么,智能家居會出現哪些安全隱患?它為何容易出現安全隱患?對此需要如何進行防范呢?
智能家居會出現哪些安全隱患?
360信息安全部云安全團隊負責人王陽東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,家用攝像頭、智能網關、帶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、智能電視、游戲主機等設備容易變成“耳目類間諜”,一旦被遠程入侵,就容易泄露用戶家中的隱私畫面,還可能造成銀行卡密碼、社交軟件賬戶等信息泄露。此外,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電飯煲、微波爐等則有可能成為“攻擊類間諜”,在被遠程控制后,可能造成火災等破壞性事故。而當下逐步普及的智能門鎖等安防設備,則有可能淪為“策應類間諜”,為上門實施犯罪行為的不法分子“打開方便之門”。
此外,據央視網報道,智能家居的破解難度低、用戶使用率高、隱私信息集中,因此,“黑入”智能家居、盜賣個人隱私的行為已經漸成“產業”。從已經偵破的相關案件來看,破解、搜集、兜售等一系列不法行為往往由一個人完成,犯罪分子在通過QQ群、百度貼吧等渠道將售賣信息發布后,來自各地的買家就會主動與之聯系,謀取非法利益,而這一過程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極低
為何智能家居容易出現安全隱患?
一位專業維修人員在接受中國經濟網采訪時表示,“目前市場上真正可以被稱為‘智能家居’的產品并不多,大部分智能產品僅僅是增加了一個網絡控制功能,這就使得懂些技術的人員可以隨意‘入侵’并對產品進行控制。由于增加安全管控需要增加人工成本,并且延長產品的出廠時間,所以這個問題常常被廠家忽視。”
如何防范智能家居變“間諜”?
智能家居的安全問題應引起重視。據《北京晚報》報道,在選購智能家居時,應盡可能選擇大品牌和大廠商生產的正規產品。對于家用攝像頭等可收集用戶畫面、聲音等隱私信息的設備,用戶應當在家時切斷電源,離家后再重新打開,以避免泄露隱私信息。
此外,據央視網報道,以如何防范家庭攝像頭被入侵為例,警方建議:①不要使用原始預設的、過于簡單的用戶名與密碼,要定期更換密碼;②攝像頭不要正對臥室、浴室等隱私區域;③經常檢查攝像頭角度是否發生過變化;④養成定期查殺病毒的好習慣。
您還在等什么呢?馬上拿起您的手機訂購吧!銘港訂購熱線:400-775-6159